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上海的 > 上海古今

宝昌路救火会

时间:2022-03-25 20:27:04  来源:  作者:
         宝昌路救火会历史沿革:

       你知道救火会是什么吗?救火会就是消防队,它是个舶来品,最早诞生于上海租界。

      淮海中路193号原宝昌路消防站旧址,现淮海中路消防队,老一辈的上海人叫它“救火会”,始建于1911年,原名为宝昌路消防站(原霞飞路193-197号),位于淮海公园隔壁。设有消防瞭望台,瞭望台上安装报警钟,备有消防车3辆,救护车1辆,电动泵浦高压水枪1支,备用放带机1部。后更名为霞飞路消防站,
      宝昌路救火会日伪政权接收租界后,嵩山路消防队隶属伪市警察局消防处。抗战胜利后,属市警察局消防处,,并改称嵩山路消防区队。
      49年后先后更名为嵩山路消防中队、淮海中路消防队,延续使用至今。1980年1月公安分局设消防科。1983年1月消防科纳入武警序列,受市公安局消防处(局)和公安分局双重领导。1993年,嵩山路消防中队有快速灭火水罐车、抢险车、摇梯车等三辆消防车,队员64人。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↑宝昌路消防站旧址铭牌
      1852年(清成丰二年),公共租界有两家洋行建立了两个义勇消防队。1866年(清同治五年),工部局成立火政处,即火政委员会。在公共租界有了救火会的17年后,法租界才有了自己的救火会(即宝昌路救火会)。

      法租界救火会旧址2004年被上海市列为第一批登记保护不可移动文物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宝昌路救火会建筑:该建筑主楼为三层,西、南两侧为平顶的两层楼房。主楼靠南中央有1座暸望台,有8层楼高,在当时能看到很远的地方。主楼北面靠宝昌路的1楼设有5个车库,有救火车库3个和救护库1辆。
据记载:清宣统三年(1911年)建造,砖木结构,占地面积为1384平方米,建筑面积为812平方米,场地面积为470平方米。
 
该处地法租界,当局于1865年从上海民间购得,清光绪三十四年(1908年),法租界救火会与公共租界救火会分家。清末,遂将该地拨给建造宝昌路消防站与霞飞路巡捕房及安南巡捕宿舍,共计11亩3分5厘2毫土地,其中消防站占1/3面积。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救火会主楼南面4米处建有1幢2层楼房,供站长使用。80年代中期,因瞭望台建筑老化和电话普及而失去作用,遂与南小楼同时拆除,其余建筑仍保留原有风貌。     
 
      上海现存的瞭望台:有吴淞路武进路口原沈家湾救火会高约20米的六角形瞭望台,为上海和中国的首座。
      另一座也小有名气,是建于1909年(清宣统元年),位于中华路上高37.5米的小南门警钟楼。钟楼建于1910年,这座暸望台由求新轮船厂创办人朱志尧负责建造,是上海华界建立最早的火警瞭望楼,也是当时城厢内外的最高建筑物。
      朱志尧(1863-1955),字宠德,号开甲,祖籍江苏青浦(今属上海市),生于上海董家渡,天主教徒。儿时曾从二舅父马相伯就读于徐汇公学。历任轮船招商局买办、江南造船厂经理、大德油厂总办、法商东方汇理银行买办。除创办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外,后陆续创设同昌油厂、同昌纱厂、大通仁记与中国合众两大航业公司,曾投资于新诚米厂、汇西布厂、“尼各老”砖厂、安徽省涂铁矿等企业,并任华商电气公司与内地自来水厂总经理,申大面粉厂、中国图书公司、苏路公司、大通、大达轮船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董事。
来顶一下
返回首页
返回首页
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
用户名: 密码:
验证码: 匿名发表
相关文章 栏目热门
    无相关信息